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学生原创

鱼什么都知道

发布时间:

2020

05/26

发布者:

      当我们提到鱼时,我们所讨论的是地球上人类已知的60%的脊椎动物。他们的总数比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总和还多。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这些熟悉而又神秘的水下表亲们的认知仅仅来源于两个途径:水缸里与餐桌上。

      人们习惯性给鱼类贴上“冷血、原始、无情”等类似标签,再不就是著名的七秒记忆。然而,这样形容鱼类极不负责任,也极不公平。近十年,大量研究表明鱼类不仅比人类想象的聪明得多,而且其感情也丰富得多。有证据表明,有些鱼类会有意识的使用工具。如2009年一名美国潜水员无意中拍摄到一条鞍斑猪齿鱼将一只蛤蜊摔碎在石头上。这当然不仅仅是个案,有更多证据证明了鱼类使用工具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如澳大利亚的邵氏猪齿鱼也有类似行为。而这些学会使用工具的鱼类大多为隆头鱼科。隆头鱼科在鱼类中的地位相当于灵长类在哺乳动物中的地位或鸦类在鸟类当中的地位———这些动物实用工具的能力都高于同类的平均水平。当然,鱼的记忆力在某些方面也是十分惊人的。举一个比较广为人知的例子:幼年的虾虎鱼只要在涨潮的时候游过一次潮池就能记住所有地形,而这是只有少数人能完成的壮举。

      人类鄙视鱼类的理由除了看起来智商低下以外,还有就是冷血。然而实际上,鱼不是冷血动物,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生理上,鱼是变温动物,他们会随外界温度改变自己的体温。生活在寒冷的深海处的鱼雷以及极地区域的鱼类(实际上是大多数)的体温会处在冰冻的边缘,而热带的鱼类的体温则会更高。从心理上,鱼类也是相当有温度的动物,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社会性行为不比哺乳动物少。家养的鱼类在对人类充满信任感的情况下会像猫猫狗狗一样寻求抚摸,并做出亲昵或任性的举动(曾有人吐槽说他家养的地图鱼会在他忘记喂食的时候衔着缸底的石子敲击缸壁)。他们会在鱼缸的气管上方玩弄泡泡,会和同伴进行交流,甚至会在同伴遇到危险的时候伸出援手。

      鱼类有意识,会感觉到疼痛,会在被爱抚时感到愉悦,也会在被伤害与背叛时感到愤怒。澳大利亚的珊瑚礁之中有一种鱼类叫裂唇鱼,他们与其它鱼类建立了共生关系。裂唇鱼会啄食其他鱼类身上的寄生虫与海藻以果腹,其他鱼类也不会攻击他们。当裂唇鱼为其他鱼类“服务”时,有时会啄食“客户”身上的黏液,然而“客户们”当然不希望他们身上的黏液被啄食。一些从未接触过裂唇鱼的鱼类会选择迅速游开,而一些 “老客户”则会愤怒地追着裂唇鱼游很远。于是裂唇鱼会尽量避免啄食“客户”身上的粘液(尽管粘液十分美味又有营养)。从这当中便可以观察出鱼类的社交行为与情绪和意识了。

那鱼类的现状如何呢?

      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危机重重。

      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对1999至2007年间渔业捕捞数据分析,人类每年捕杀鱼类的数量在10000亿~27000亿之间。10000亿条鱼是什么概念呢?假设每条鱼的长度为15厘米,首尾相接,连起来的长度足以完成一次地球和太阳间的往返旅行(约29920千米)——还能有几千亿条鱼的剩余。当然,这个统计数字不包括非法捕鱼及被遗弃的副渔获物,也不包括每年以娱乐垂钓形式被钓上岸的约470亿条鱼。这个数字太大了,大到令人感觉遥远、麻木。鱼类消费市场太过庞大,甚至包括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行业,以至于现状一时难以改变。我目前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建议,只是希望大家从自身做起,停止对鱼类的玩弄或虐待行为,不要再去进行娱乐性钓鱼活动,就算是实验性解剖,也尽量减少他们的痛苦。

      我曾在B站上搜索过解剖鲫鱼的实验,以便做对生物课的预习。然而等我打开视频后才发现解剖的竟然是活生生的,仍然有意识的鱼。这样做的确是确保了实验的效果,但是是否有人替那条鲫鱼着想过,是否有人设想过被活生生开膛破肚的感觉呢?没有。鱼不仅仅是块肉,更是活生生的,有意识有感情的一个生命,难道就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吗?!就算是从道德角度也没有人意识到吗?

      人类不了解鱼,也不理解鱼,便更谈不上同情鱼。我不希望这样类似的行为或事件再发生,我希望能为鱼类尽一份微薄之力。这便是我这次演讲的目的。感谢大家的聆听。

作者:八(4)中队 张诗若

指导老师:李海荣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