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作分享 > 校际互动

以课程促发展集智慧共育人---我校2018年暑期培训纪实

发布时间:

2019

07/18

发布者:

根据徐汇区2018年暑期培训的基本思路,我校于629日起,开始了为期5天的暑期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获丰厚,获得一致好评。

培训分成了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改革、作业设计(组本培训)、主题演讲等模块,即有专家报告又有组本培训,有必修有选修,更有汇报沙龙等环节。

本次培训更加呈现借助世外和整个上师大学区的力量,使课程很有梯次和质量。从所请专家来看即有来自大学的理念专家也有实践心得的名师名校长。在自主培训部分围绕着作业设计的主题选择了各教研组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几位学校长聘专家一如既往地发挥了引领作用。

人文素养培训模块中的《传统文化与为师之道》的授课名师,是来自同济大学教授刘强,一位有名的国学大师。刘强从普遍的社会现象入手分析了教育出现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从现实的问题的入手,进行了传统文化缺失的深层次解释,进一步指出了为人、为师、为学之道。我们还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组织了了三场人文素养报告:电影专场:《湮没的悲欢:沦陷时期上海电影故事》,主讲人:王腾飞;美术专场:《中西绘画赏析暨我的艺术生涯》,主讲人:林玉祥;古典音乐专场:《英勇的贝多芬》,主讲人:池洁。主讲人都是在各自领域的人文大家,如林玉祥先生就是一位知名的画家。他们从艺术的基本原理讲到自已的艺术实践,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有理论讲解有现场示范,使老师们获得了很深的艺术熏陶。

   课程与教学模块有三场围绕着以教学模式(方式)转变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正好完成了对课程建设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不同层面对同一个问题的解释。首先是题为《课堂教学的模式与学习效能》的报告,主讲人是知名课程专家吴刚。他主要是从教学模式的9种形态的不同内涵和实施的辨析出发重点的讲述了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中的意义。接下来来自静安区实验学校校长、著名课程教学专家张人利以学校的课程实施为例指出了以核心素养培养出发课程建设实践必须转变教学方式,指出课程的执行过程体现了更多的教学模式(方式)的改变,在拓展课探究课以及综合实践类活动课等范畴中充分发挥其探究性、跨学科、实践性特点,更加多的运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自于历史名师的周飞的报告《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更是以一节《新文化运动》的公开课的设计为例,指出了以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资源的选择、主线的贯穿、细节的打磨,展现了具体化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三位专家在不同层面上对教学方式的转变的生动的讲解,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显示了整个培训设计上的用心与匠心。

除了以上的丰富的报告之外,学校还组织了以作业设计、命题能力为主题的组本培训。各个教研组以学校“双C课程”建设课题提出的问题为基础,以本学科特点出发点,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展开组本培训。例如语文教研组在陈友勤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写作教学的专题;数学教研组在史荣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命题有效性的实例分析;英语教研组在杨兰石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牛津教材和SBS的在训练体系的整合等等。即有宏观上的培训任务实践,又能结合本组实际进行选择,体现了教研组能够将暑期培训能够有机地纳入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的校本培训整体架构中的能力,体现了培训的连贯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最后整个培训在五位教师的交流中结束,他们是王聪、章荻璐、李海荣、吴筠和袁立雯。他们分别就STEM课程的建设和实施、音乐课程的教学、戏剧课程实施、阅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班级建设的育人思考等角度,讲经历谈体会,充体现了《以课程促发展,集智慧共育人》的主题。从他们的发言中,展现了我校课程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勃勃生机。

几天的暑期培训,体现了我校一如既往将教师的发展做为第一要务的基本思路。从教师的收获和所得来讲,正是学校的发展希望所在。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