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在线 > 2017-2018年度上海市文明校园创建 > 特色指标 > 校本特色创建活动

漫谈戏剧表演ABC——记“名家名师进校园”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

2019

07/18

发布者:

11月17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志良老师来我校为全体师生带来题为《戏剧表演ABC》的讲座。虽然讲座的时间只有短短的70分钟,但同学们还是从中学到了许多戏剧表演的知识。大家快乐着,思考着,学习着。对于整场讲座的感受,也正如李志良老师所说的:“学好了,是可以受益终生的。”

对戏剧的认识

  李老师提出,现在表演艺术越来越普及,处处都有,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有意或无意地处于“表演”的状态当中。比如从正面上来讲,一个普通人可以尝试着把自己的生活拍成类似小电影那样的“作品”,也比如从某种角度来讲,骗子也是在从事着“体验式的表演”。戏剧的基本元素有四真一假:即真听,真想,真思考,真判断以及以假当真。可以说,表演既简单,又不简单。我们不能把自己生活原状投入剧里。要有克制,有选择,把最好一面展现给观众。

表演分派

戏剧表演可以分为三种体系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布莱希特的写意表演派及梅兰芳的写意派,我们现在学的表演基本都是三种流派的融合。而写意派则是国粹,用的不是真的道具,但却让观众相信这是真的。其特点在于给观众留下空间,让观众自己想象。戏剧的另一元素就是与观众的交流。交流又分为语言,肢体和眼神交流。眼神和肢体的表演更难但更传神,因此从某种角度说去掉语言后,剩下来才是表演的精髓。所以其余两大门派基本元素在于:有了体验,还要表现,要用合适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这些看似很高深的理论,在李老师的课中其实还是举重若轻的充满乐趣的,整个讲座充满了同学的思考和体验。比如在李老师回答一名同学的问题:“如果在台上忘词了怎么办?”时李老师笑了笑,说台上忘词时,只要记住四个问号就行了,一是“你从哪里来?”;二是“台上发生了什么?”;三是“你要干什么?”;四是“准备干什么?”。要知道,表演不是为了观众,而是用来刺激对手的。

表演训练练习

   为了加强我们的理解,李老师设计了很多体验练习的环节。在第一个练习中,李老师请了四名同学,让他们在舞台上用肢体语言使别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同学们纷纷表达了他们的位置,但都万变不离其宗,要么是教室,要么是家里。李老师告诉同学们这个练习叫无实物练习,是用来以假当真,寻找信念感用的。因为只有表演者相信了,观众才能相信。紧接着进入了第二个环节,这个练习要求让一个坐在椅子上的人不得不离开座位。面对这样的小品,同学们一开始都不太适应,思维面和表演都很局限。李老师启发这个练习要求你用合理有机的手法来刺激对方,让对方接受并悄悄地面授机宜,得到指导的同学们脑洞大开,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表演也好了许多。

看获奖作品

    最后,我们观摩了由李老师指导的小品《妈妈的天空》。这则小品讲述的是一位母亲教自己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识颜色的故事。儿子慢慢长大,从什么颜色都不认识到完全认识颜色。但妈妈却一天天衰老,最后永远离开了儿子。看完这则小品,同学们感触颇深,感到了母爱的伟大和作品的震撼力,与此同时也更加理解了一个好作品的语言、肢体、眼神对情感的表达的重要作用。

    在这场讲座中,李老师用引人入胜的话语,有趣的游戏让同学们真正走进了戏剧,对戏剧有了初步的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大有所用,并期待着下一次活动。

撰稿:七(5)班

      王子欣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