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新闻

在虚拟和现实中依法护航 ——记康外实中暑期网络安全讲座

发布时间:

2023

07/03

发布者:

      2023年6月30日, 学校特邀徐汇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负责人王宏霞老师到校为即将开启暑期生活的康外学子带来了一场网络安全法制讲座。

      讲座开始前,王老师先在会场上进行了一个学生使用网络情况的小调查,包括:有多少同学有手机?平常用来做什么?时长多少?有微信和QQ吗?使用抖音等小视频吗?朋友圈等会经常发表一些言论或者转发别人的言论?进行网上购物吗?打网络游戏吗?等问题,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接着,王老师结合案例讲述了网络游戏的危害,并指出: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明确将上网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范畴。我国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出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国家。

      之后,王老师告诉大家不要在网络上贪小便宜,参加一些网络刷单、兼职或来历不明的微信购物等,提醒同学们要时刻警醒,不违法,不上当。

      随着网络直播软件的快速发展,但同时运营商又缺乏有效监管与审核,部分直播软件里面充斥大量的暴力、色情、低俗、恶搞等不健康视频,对未成年人用户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也诱发部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所以,王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直播,做好自我防范,谨慎购买虚拟礼物或“打赏”主播,以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王老师还告诉同学们要注重知识产权和肖像权保护,未经本人允许,不能随意转发他人作品或制作带有他人肖像的表情包等。

      最后,王老师指出:网络非法外之地,所有人都要为自己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负责。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可能涉及诽谤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非法经营罪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等。美国数学家维纳曾说:“技术发展对善和恶都带来无限可能性。”在如今人人皆是自媒体、人人皆可参与公众议题讨论的网络空间,信息纷繁复杂却又鱼目混珠。在王庭长讲述事件中,不少人利用网络的隐秘性对他人进行肆意揣测,发布虚假信息恶意中伤他人。而忽视客观事实、主观情绪先行的人群越来越多,被关注的新闻当事人承受的便是无孔不入的评判甚至攻击。王老师提醒大家: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将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发布人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王庭长用鲜活的案例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康外学子明白了: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促成沟通和理解,所谓的玩笑话也不能成为谣言和暴力的遮羞布。希望大家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做理性的观察者和发声者。希望同学们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抵制、积极举报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通讯员:七4中队 张崟琳

摄影:七6中队 陈嘉懿

编辑:季海凤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