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6/30
发布者:在教育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2025年6月29日,我校全体教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探索之心,齐聚一堂,参与了由上海世外中学精心组织的“双新”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动力。
培训伊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常生龙院长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到的见解,对新课标、新课程的内涵进行了深度解读。他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审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被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我们需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与成长促进者的重大转变。常院长的讲解不仅是理论的阐述,更结合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让我们对这一角色转变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
在培训过程中,常院长深刻剖析了科学育人模式的核心要义。该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成长需求放在首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设真实情境成为关键一环。真实情境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也不可或缺,它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教师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和使命,需要不断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理解并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常院长还带领我们回顾了课程改革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过去到现在,教育一直在不断变革与发展,唯有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更新教育理念与专业能力,才能真正践行因材施教,担当起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
常院长以教育时代性变革为脉络,深入剖析了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他指出,从工业革命时期以“标准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到如今数据时代肩负“知识创生使命”,这种转型具有历史必然性。这一剖析为新时代教师角色重塑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常院长系统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命题,强调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承者转变为知识生产者与终身学习者。同时,他着重强调,在应对教育挑战时,需始终践行“关系第一、知识第二;人性第一、利益第二;探究第一、讲述第二”的育人理念。这三大理念犹如三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科学育人的大门。
聚焦中国特色“双新”改革,常院长高瞻远瞩地指出了三大着力点。其一为素养导向,要求我们立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核心素养的五维度,精心构建全面、系统的育人目标体系,确保教育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其二是学习逻辑,倡导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突破传统学科逻辑的局限,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其三是实践育人,鼓励通过大单元教学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核心问题为驱动,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品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在知识爆炸与减负增效的双重挑战下,我们通过此次学习深刻体悟到:只有努力成为反思型终身学习者,持续深耕课堂变革,才是实现科学育人的正确路径。具体而言,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探究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评价改革为杠杆,撬动素养落地,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此次学习为我校教学注入了强劲动能,我们将始终秉持教育初心,以专业成长回应时代召唤,共同书写素养本位教育的崭新篇章!
专题讲座结束后,我们又有幸聆听了上海世外中学的优秀课例与跨学科教研成果分享会。这场分享会堪称一场“双新”改革前沿课例的盛宴,让我们沉浸其中,收获满满。化学、历史、英语、数学等各个教研组纷纷拿出自己的创新实践成果,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展示了“双新”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分享过程中,不仅有精彩的课堂实录,全景展示了真实的育人场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充满活力与创意的课堂之中,亲身感受新教学模式的魅力;学科带头人还对新教材的内核进行了深度解析,并分享了跨学科融合的宝贵经验。世外各教研组以大单元教学实践为轴线,生动地呈现了如何通过主题引领、文本解读和任务驱动,在真实语境中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文化品格,引导学生搭建起高阶思维的阶梯。
此次研修活动犹如一座明亮的思想灯塔,照亮了我们在新教材二次开发与学科融通之路上前行的方向。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以更开阔的视域重构课堂,让文本解读与现实议题紧密联结,使课堂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肥沃土壤,与时代同频共振,共同培育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撰稿:单奕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