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10/15
发布者:为深入推进“项目融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提升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理解与实施能力,康外实中数学组特邀世外中学数学教研组长傅炤老师,于10月11日下午开展了一场题为《从理论到实践:浅谈数学项目化学习》的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围绕项目化学习的意义、目标设计与实施路径展开,结合真实案例,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傅老师从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情境理解难”“考试与开放学习脱节”等问题切入,指出项目化学习是破解“数学无用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他强调,项目化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傅老师通过“实心球如何投更远”“探究雪花的奥秘”等跨学科案例,详细阐释了如何从真实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形成报告,实现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转变。
在“实心球”案例中,傅老师展示了如何通过视频拍摄、数据提取、函数拟合等技术手段,将体育投掷问题转化为数学建模任务,并融合物理、信息等学科知识,最终形成科学训练方案。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跨学科协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傅老师特别指出,项目化学习的目标应超越知识本身,注重过程性与素养导向。他以“七巧板镶嵌设计”项目为例,展示了学生从发散提问到收敛研究、从个体探索到团队协作的全过程,强调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主宰者”,应充分信任学生的潜能,接纳成果的多样性。
此外,傅老师也直面当前实施项目化学习的现实困难,如教师时间有限、学科整合难度大等,并提出“集体行动、年级协同”的实施建议。他鼓励数学组以备课组为单位,选择适切主题,集中时段开展项目化实践,逐步构建“生态课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育人目标。
本次培训不仅为数学组教师提供了项目化学习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范例,也进一步明确了“项目融学”在数学学科中的落地路径。傅老师的分享生动而深刻,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
撰稿人:施松赟
摄影:孙旭辉
责编:肖洁
审核: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