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07/18
发布者:(试行稿)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及上海市关于“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要求,结合徐汇区德育综改的经验,在“上海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一体化研究”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区域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德育评价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调节、反馈功能,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不断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促进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提升,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基本原则
育人为本。各学校在评价实施的时候,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水平、道德思辨能力和价值信念。
多元评价。各学校要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途径和四大德育内容,设计和落实德育活动方案,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途径与方法多元,以保障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工作的全面、有效和科学。
创新实践。各中小学要根据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特点、利用学校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等,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体化评价体系(讨论稿)”的内容,编制与落实校本评价实施方案,促使教师育德能力和意识的提升。
三、实施目标
促进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发展。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提升,促进学生知、情、行、思、信协调发展。
实现一体化德育目标。各中小学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编制“校本思想品德评价一体化方案”,促进学生在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方面的“知”、“情”、“行”、“思”、“信”五个品德要素的健康发展。
促进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教师根据四大内容体系、五个品德要素,通过六大育人途径,开展德育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这一过程中将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目标意识以及一体化设计的育人能力。
四、实施内容
(一)修改完善“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一体化评价体系”。根据“大中小德育课程建设一体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市区有关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的相关文件内容,在区内各校中小学生品德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意见,以形成最终的评价体系。
(二)编制并实施中小学校“校本思想品德一体化评价方案”。学校在落实 “徐汇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体化评价体系(讨论稿)”基础上,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实施方案。各学校要组织教师创新评价途径与方法,积极落实德育目标与内容,促使学生“知”、“情”、“行”、“思”、“信”方面协调发展。
(三)开展区域中小学生品德发展问卷调研。利用“全国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研”的市级平台及问卷,对本区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区域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
五、实施措施
(一)区域层面
1、形成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国庆节之后,徐汇区教师教育学院会分学段组织召开研讨会,组织各学校进行校本指标体系研究的经验交流。在集中听取各中小学校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已有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体化评价体系(讨论稿)”进行修改和完善,邀请专家答疑解惑,帮助学校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方向。
2、提供信息化平台,为形成“互联网+评价”的评价途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不同学校之间优秀德育资源的共享。
3、提供过程性指导。在各中小学校制定和落实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区域将组织专门的教师研讨和专家指导会议,以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将评价方案的编制及相关评价活动的开展,有机纳入到教育局对各中小学的德育绩效考核之中。
(二)学校层面
1、根据区域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各中小学校从总的指标体系中,自主选择与各学段相应的指标体系内容,并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编制一套完整的可操作和实施的评价活动方案。
2、各校根据要求上传过程性的评估资料。每所学校于12月初,上交1-2个优秀的活动案例。教师在提交活动案例时,要对本案例针对的育德内容、目标进行明确的编号,如某初中选择“文化自信”中“历史文化”方面进行德育活动案例的设计,以使学生达到“认同中华文化”这一德育目标,那德育案例则编号“3(2)④”。学校设计的德育案例基本要包涵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四个方面,以文本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交。此外,各中小学校可以根据评价的四个维度的内容,利用“学生成长手册”或“档案袋”等方式,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
3、根据区域要求,学校需组织学生登陆信息化平台,参与问卷调查,以及时发现中小学生当前思想道德发展现状,并检验各中小学校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学校要组织教师参与区域的培训,开展校本研究。教师作为参与学生评价的重要主体,需要进行与“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面的研修,研修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以在各中小学校原有的教师研修方法上进行改造和创新;在专业化研修的基础上,通过校本研究将研修成果付诸于实践,夯实与检验教师的研修效果,最终形成学校特色。
六、实施保障
为了确保上海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实施的可持续性,区域和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
区域保障。建立健全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学生品德评价领导小组、区域组织系统培训、建立绩效督导评估机制,完善环境设施配备,为评价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保障。 学校基于学校德育目标,建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评价小组,开展学生品德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形成“以终为始”的教育评价理念,各年级组、各教研组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一体化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功能,促使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附件1: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评价点 | ||||
小学一、二年级 | 小学三、四、五年级 | 预初、初一 | 初二、三 | 高中 | ||
1. 政 治 认 同
|
(1) 党的领导 | ①初步了解党的历史;
| ②初步了解党的历史;
| ③逐步深入了解党的历史; ④逐步认同党的宗旨、使命; ⑤产生入团的意愿和行为; | ⑥逐步深入了解党的历史; ⑦逐步认同党的宗旨、使命; ⑧产生入团的意愿和行为; | |
(2) 科学理论 | ①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产生初步印象; | ②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 ③产生主动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意愿; | ④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效与科学理论指导的关系的认识; ⑤形成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 |||
(3) 政治制度 | ①参与少代会 | ②初步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职能; ③开始关注各级“两会”; ④参与和评价少代会;
| ⑤逐步深入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职能; ⑥关注各级“两会”; ⑦参与和评价“学代会”; | ⑧能正确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职能; ⑨关注各级“两会”; ⑩能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有效实施说出自己的看法; | ||
(4) 发展道路 | ①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初步感受祖国富强带来人民的幸福生活; ②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展望; | ③初步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④知道我国发展的目标; ⑤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展望; | 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⑦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展望; | 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⑨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⑩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展望; | ⑪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⑫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⑬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展望; | |
2. 国 家 意 识
| (1) 民族团结 | ①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多民族的语言和文化 | ②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和语言 | ③理解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和语言 | ④尊重和合理评价各民族不同的习俗; ⑤理解和认同各民族语言使用; | |
(2)国情观念 | ①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形成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印象 | ②初步了解国情; | ③逐步深入了解国情; ④初步理解国情形成的原因; | ⑤形成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⑥深入理解国情形成的原因; ⑦能合理评价现有重大国策; | ||
(3) 国家利益 | ①知道自己所属中国国籍;
| ②珍惜和认同自己的国籍; ③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 ④珍惜和认同自己的国籍; ⑤对国家与个人承担全球生态环境责任能有自己的看法; ⑥正确理解国家安全内涵; ⑦国家形象受到玷污时,能做出维护行为; ⑧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 ⑨珍惜和认同自己的国籍; 能积极履行国民义务; ⑩对国家与个人承担全球生态环境责任能有自己的看法; ⑪正确理解国家安全内涵; ⑫国家形象受到玷污时,能做出维护行为; ⑬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 ||
(4) 国际视野 | 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感受国际文化; | ②理解国际文化的多样性; | ③关注国际交流活动; ④认同每个国家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 ⑤形成对国际文化的正确理解; ⑥能正确评价我国参与国际交流的作用;
| ||
3. 文 化 自 信
| (1) 国家语言 | ①在语言学习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 ②学好民族语言; ③热爱民族语言; | ④熟练运用民族语言; ⑤热爱民族语言; | ⑥认同自己国家的语言; ⑦产生民族语言的自豪感; | |
(2) 历史文化 | ①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 | ②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 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④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 ⑤认同中华文化; | 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 |
(3) 革命传统 | ①初步了解党的光荣革命故事; | ②深入了解党的光荣革命传统; | ③认识到革命传统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 ④继承革命传统; | ||
(4) 时代精神 | ①从身边榜样人物和案例中,初步感受时代精神的内涵; | ②逐步深入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 ③了解时代内涵对个人追求的要求; | ④正确理解时代精神的内涵和要求; ⑤将个人追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 ⑥认同时代精神对个人发展的引领作用; ⑦将个人追求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并加以践行;
| ||
4. 人 格 养 成
|
(1) 诚实尽责 | ①不说谎话; ②知错能改;③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 ④不说谎话; ⑤知错能改, ⑥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⑦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 ⑧不说谎话; ⑨知错能改; ⑩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 ⑪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 ⑫不弄虚作假; ⑬知错能改; ⑭信守承诺; ⑮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 ⑯不弄虚作假; ⑰知错能改; ⑱信守承诺; ⑲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
①做好值日生,完成集体交给的事, ②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 | ③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好小岗位工作; ④做力所能及的小家务; | ⑤认真做好份内的事,不给别人添麻烦; ⑥主动做家务事; | ⑦认真做好份内的事,不给别人添麻烦;⑧面对问题勇于担当; ⑨主动做家务事; | ⑩认真做好份内的事; ⑪面对问题勇于担当; ⑫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 ||
①自己整理书包; ②上课专心听讲; ③按时完成作业; | ④自己整理学习用品; ⑤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参加讨论; ⑥独立完成作业; | ⑦学会预习、复习;⑧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⑨独立完成作业; | ⑩学会预习、复习;⑪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学会总结; ⑫独立完成作业; | ⑬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积极探究; ⑭初步形成个性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 | ||
(2) 自强合作 | ①遇到困难不害怕,相信自己能做好; | ②遇到困难不退缩; ③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 ④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 ⑤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 ⑥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⑦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 ⑧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⑨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 |
①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②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 | ③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④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 | ⑤团结同学,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 | ⑥团结同学,互帮互学,学会分享; ⑦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 ⑧团结同学,互帮互学,学会分享; ⑨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进步; | ||
(3) 健康身心 | ①按时作息讲卫生; ②安静用餐不挑食,爱惜物品不浪费; | ③按时作息讲卫生; ④文明用餐不挑食,爱惜物品不浪费; | ⑤合理作息; ⑥学会自理; ⑦生活节俭; ⑧积极体锻; | ⑨合理作息; ⑩学会自理; ⑪生活节俭 ⑫积极体锻; | ⑬科学作息; ⑭生活自理; ⑮生活方式健康; | |
(4) 守法 平等 | ①准时到校,有事请假; ②课间文明休息; ③爱护公共财物; | ④准时到校,有事请假; ⑤课间文明休息; ⑥爱护公共财物; ⑦外出活动服从管理; | ⑧准时到校,有事请假; ⑨课间文明休息;⑩爱护校园环境;⑪外出活动服从管理; ⑫遵守安全制度; | ⑬准时到校,有事请假; ⑭课间文明休息; ⑮爱护校园环境,维护学校秩序; ⑯外出活动服从管理; ⑰遵守安全制度。 | 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⑲爱护校园环境; ⑳维护学校秩序; | |
①不乱穿马路; ②不乱扔杂物; ③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 ④不乱穿马路,不乱扔杂物; ⑤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 ⑥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⑦不乱扔杂物; ⑧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 ⑨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 ⑩不违章骑车,不乱扔杂物; ⑪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⑫乘车主动让座; | 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遵守公共秩序; ⑭乘车主动让座; ⑮爱护生态环境; | ||
①主动与人招呼; ②会用礼貌用语; ③乐意同伴交往; | ④会用礼貌用语; ⑤待客热情大方,与人友好交往; | ⑥使用文明用语,行为举止大方; ⑦待人、交友诚恳; | ⑧使用文明用语,行为举止大方; ⑨待人、交友真诚; | ⑩使用文明用语,行为举止得体; ⑪尊重他人隐私; ⑫慎交网友; | ||
①对老师和长辈有礼貌; ②谦让同伴;③友爱幼小; | ④尊敬师长; ⑤体谅父母; ⑥谦让同伴,不欺弱小; | ⑦尊敬老师; ⑧关心长辈; ⑨友爱同伴,爱护弱小; | ⑩尊敬老师; ⑪关心长辈; ⑫友爱同伴,关心弱小; | ⑬尊重、理解师长; ⑭友爱同伴,帮助弱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