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视窗 > 学习园地

中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9

07/18

发布者:

中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徐教委办(20192

关于下发徐汇区教育大会领导讲话的通知

 

各基层单位:

4月22日上午,徐汇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徐汇区教育大会。 现将区委鲍炳章书记、晏波副区长在徐汇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主要内容内部下发给你们,请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学习传达,抓好大会精神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中共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9年4月26日

 

 

 

 

 

 

 

 

                                                           

徐汇区教育党工委办公室                 2019年4月26日印发

                                                         (共印2份)

在全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22日)

鲍炳章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明确新形势下徐汇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加快推进徐汇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教育,徐汇品牌”,徐汇教育发展基础深厚,我概括为“四个地”:一是上海现代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徐家汇是上海最早的中西方文化和教育交融地区,近代教育在此萌芽,黄炎培、马相伯、周谷城等教育大家在此工作生活,有17所百年名校传承至今,历史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底蕴。二是现代化一流教育的品牌地。徐汇教育体量较大、水平较高,是群众公认的教育大区。全区有191所学校,在校学生12万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占到75%以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超过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高地。徐汇区千方百计扩大教育资源增量供给,发挥优质资源引领作用,调节南北资源均衡辐射,建设了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区域教育底部明显抬升。四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地。作为全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区之一,整体改革推进力度较大。比如,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在市教委课程教学调研中得到高度认可,优质课占比全市排位第一;率先推进0-3岁托育服务、规范“公参民”等先行先试,得到市领导和市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另外,徐汇教育还是城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为集聚优秀人才、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徐汇教育的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市教委长期以来对徐汇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徐汇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进入新时代,徐汇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城区发展的新需要、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教育自身的新变革,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面临“四个压力”:一是需求压力。作为教育人口导入区,又受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二孩政策放开等因素的影响,入园、入学适龄学生逐年增长。二是资源压力。主要是空间资源不足,近年来,通过增班扩额、布局调整等举措缓解入学矛盾,存量资源内部挖潜几乎达到极限,生均场地面积相当部分难以达标。三是转型压力。有些深层次改革项目的推进面临机制瓶颈,比如,高考综合改革、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问题,教育创新创造能力还有待提升。四是师资压力。全区共有教职工1.3万人,正高级教师15人,特级教师 31人,特级校长14人,教师力量总体是强的。压力主要来自领军教育人才与一流教育的需求还不匹配。

新形势新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对徐汇教育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刚才,晏波同志作了工作部署,区发改委、天平街道、区教育学院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等会,虞书记还要指导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先谈四点意见:

第一,围绕“坚持正确方向”,把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要位置。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党对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其最鲜明的方向是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最关键的措施是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现代化;最根本的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方向,最首要就是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要坚持德育为魂。青少年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基础教育,肩负着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要抓牢“一个关键”,就是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抓好学校思政课建设。重中之重是要着力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面对中小学生,我们不能简单生硬地讲大道理,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德育的“盐”融入学校教育的“汤”。要按照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横向深化学科德育、课程思政,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实践教育相贯通,纵向通过德育圈等创新探索,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另外,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徐汇承载着许多红色记忆,教育要把这些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报国志向,培养“红色基因”。

二要坚持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除了德育以外,还要抓好五方面内容:抓科教结合激发智育活力。依托徐汇丰富的科技资源,邀请科学家进校园,拓展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光启创新基地等,构建科技教育大课堂,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求知欲,引导他们勤于学习、追求真理。抓文教结合陶冶人文情操。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和区内艺术院团、文化场馆、名人故居联动起来,推动交响乐、戏剧等高雅艺术进课堂,构建校内校外、多元共享的美育课程体系。抓体教结合增强学生体质。当前,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育活动不足。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按照“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培养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抓家校结合弘扬劳动精神。当前,我们的教育面临“三独”背景(教师、家长、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劳动意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学校要和家庭联手,共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创新设置劳技课,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抓医教结合促进身心健康。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富足的环境中长大,面对挫折、逆境难以承受,偶尔发生的极端案例,让人格外痛心。我们要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实现校内校外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培养他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要坚持师德为先。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自己没有过人的境界、胸怀、格局,又如何帮学生塑造灵魂、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这种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就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今天我们印发了专门意见,要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管理,坚持政治先导、价值主导、过程指导、考核引导全过程的师德养成,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制度约束的同时,更要尊师重教,充分信任、尊重和依靠广大教师,真心关怀、理解广大教师,优化各项管理服务举措,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第二,围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药方,来治社会的教育“焦虑症”。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争创一流,优化适合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一户家庭享有更多教育获得感。从人生的各阶段看,区里要重点办好四类教育:

一是加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一老一小”是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特别关心的问题。当前,全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能基本满足入园需求,但入园难、入园贵,3岁以下托育难、托育贵,这“两难两贵”社会反映较为强烈。要积极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加强市一级园和示范园梯队建设(我区现有市一级园28家,全区占比为30%,其中包含5家市级示范园),全面强化规范化管理,提升学前保教质量。要完善托育资源布局,确保“幼有所育”,日前,市教委宣布,要用2到3年时间,实现普惠性托育点在全市所有街镇全覆盖(徐汇的情况是,虹梅、凌云2个街道已建成,漕河泾、华泾2个街镇正在筹建),我们要抓住契机,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兴办普惠性托育点,同时要加大内部挖潜,在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让老百姓可以在家门口就近享受价廉质优的托育服务。

二是加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要抓高位均衡,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委托管理等为引擎,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今年,我们引入复旦合作办学,一所是复旦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徐汇校区)。通过对薄弱学校注入优质资源,新建学校引进优质资源,跨体制校之间输出优质资源等模式,植入先进教育理念,渗透高效管理模式,共享特色课程资源,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要抓优质特色,以初中“强校工程”、特色高中建设等为抓手,引导学校立足校情,梳理先进办学理念,拓展高质量的特色课程和活动载体,探索多样化办学新途径,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同时,要推进实施特殊教育,为特殊儿童和特殊人群有针对性地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让更多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升学或者职业培训,融入社会,走入社会,为这批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打开幸福之门。

三是加强职业教育贯通融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战略以及上海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快培养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构建校企互惠双赢的共同体,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职业学校育人模式改革,推进普职融通,加大中高职、中本贯通力度,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形成行行出状元、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四是加强终身教育泛在可选。“泛在可选”就是打造“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区。尤其是老年教育、社区教育,面临的是深度老龄化社会下越来越旺盛的老年学习需求。要与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相融合,我们有社区学院、街镇老年学校、居委学习点三级老年教育网络,每年开设课程班3500多个,老年学习团队130余个,学员逾11万人次,今年还将结合居民区邻里汇建设,新建30家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要让更多有需求的老人在学习中享受幸福、陶冶人生。要与社会参与相融合,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吸引多元力量参与,依托徐汇的社会资源、社会治理,结合垃圾分类、文明城区建设、风貌保护、家庭教育等内容,培育和打造一批社会性的学习项目,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促进城区文明程度提高。

第三,围绕“建设教育强区”,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争创一流教育。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承载着国家发展未来和民族复兴希望,国家和上海都出台了教育现代化2035中长期战略规划,我们要把握时代机遇,勇于改革创新,服务全国全市战略,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开路探索。

从学生维度,我们要培育时代新人。教育培养的下一代,将是决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从这个站位看,我们除了帮学生打牢基本品德、基础知识、基本素养的根基,还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要加强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拓展眼界、胸怀天下,培育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向未知领域探索,敢于为了学问挑战权威,让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徐汇的学生创造力还是很强的,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历届全国和上海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我们的获奖数量和质量一直领先全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需要我们更新育人理念,优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教师培训体系,加快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因的教育服务和治理体系,分层分类推进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教育工作评价改革。

从教师维度,我们要培养名师名匠。一流教育,需要一流队伍,打造一流队伍,名师名校长的引领示范至关重要。名师名校长是在改革创新的教育实践中摔打出来、拼搏出来的。近年来,全区教育布局有所调整,继高考改革之后全市也将推进中考改革,上海的部分课标、教材也在向国家对应,既是新变化,也是优秀教师发展的新机遇。要激励各级各类教育人才主动学习适应、发挥教学创见,在推动改革落地的进程中发现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建强教师队伍,根本要靠选人育才,要把目光投向优秀青年教师,及早选苗、跟踪育苗,不拘一格培养、使用优秀中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培养激励方案,促进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

从学校维度,我们要探索“未来学校”。培养“未来人”要有“未来视角”。要全面理解现代教育理念,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规律,认清社会变革带来的教育变革。现在信息技术加速突破,正在重塑教育形态,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去年,徐汇承办了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区教育局正在系统布局AI+教育,要抢抓机遇、加快速度,用好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徐汇的先发优势(包括阿里、腾讯、网易、小米、商汤、联影等一批标杆企业),推动信息化建设向“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发展,开发“AI+教育”应用场景,探索智慧教育、智能学习。另外,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教育既要扎根中国大地,还要放眼世界。要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对标学习,学习长三角兄弟市区的教育经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敢于引进来、走出去,推动交流合作,达到双赢效果。

第四,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坚强有力的综合保障体系。要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人才。

一要完善党委领导体制。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这次机构改革,成立了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发展重大任务。教育系统要履行主体责任,提升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各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紧紧围绕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建立全面协同机制。要保证财政资金在教育投入上的稳步增长,公共资源配置向群众的教育需求倾斜,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要把维护校园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国家安全相关部门、各属地街道镇要主动跨前,加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学校也要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合力防范化解学生人身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各类风险。

二要完善党的建设体系。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党工委要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把教育系统的党组织功能发挥层层带动起来。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要完善全社会参与格局。要树立“大教育”理念,发挥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合力,形成全社会共担育人重任的良好局面。要倡导科学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家庭教育。要加强校外育人体系建设,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比如,我们创设了“光启育才特殊贡献奖”,表彰为徐汇社会育人共同体做出特别贡献的社会人士),要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还要广泛宣传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提炼推广优秀的经验做法,营造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更是明天的希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市教委的工作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加快率先高标准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为徐汇建设教育强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而努力奋斗!

 

 

 

 

 

 

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传达提纲

(2019年4月22日)

晏 波

 

2019年3月22日,上海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大会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现将相关会议精神传达如下:

一、大会分析了新时代上海教育所处的新方位

大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了先一步、高一层发展,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国家和上海城市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大会把上海教育发展取得的经验归结为“六个始终”,即: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始终持续扩大教育开放。

大会强调,当前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教育的内外环境、供求关系、资源条件、评价标准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从城市发展需求看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下大气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出与上海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从人民群众期待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多样,必须下大气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努力办出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契合的一流教育;从科技变革影响看,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必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办出与信息革命大趋势相顺应的一流教育;从教育自身发展看,与世界级城市教育相比,上海在教育理念、资源布局、师资水平、社会贡献度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系统破解。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下大气力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出与现代化教育制度体系相适应的一流教育。

二、大会绘就了面向2035上海教育发展的新蓝图

大会指出,上海制定了《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和《上海市面向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四个放在”的战略定位,积极承担起“三区一高地”的使命责任,即:建设教育改革示范区,主动承担国家教育重大改革新任务,成为教育改革先行先试新标杆;建设教育开放引领区,成为我国面向全球的教育对外开放门户;建成区域教育发展先行区,在长江经济带教育创新发展、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重要带动作用;建设教育支撑创新发展新高地,担当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和新引擎。

大会强调,要努力实现面向2020年和面向2035年两个目标愿景。即:到2020年,完成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任务和“十三五”发展目标,率先达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主要发展预期指标,率先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建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全球城市先进水平,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学习体验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当好排头兵、先行者,为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大会提出了上海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思路

大会指出,加快实现面向2020年和2035年的上海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牢牢把握“五个根本”:一要牢牢把握根本遵循,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上海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教育的地位作用概括为“两个大计”,首次把党对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概括为“九个坚持”,为上海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二要牢牢把握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下功夫”统揽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立足上海实际,注重培养红色基因、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三个特质。三要牢牢把握根本依靠,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造就一批新时代的教育家。四要牢牢把握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在扭住教育评价指挥棒、聚焦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瞄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围绕扩大教育开放四个重点上深化改革。五要牢牢把握根本保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领导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强起来,把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当成重要职责,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

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深刻理解推进上海教育现代化“五个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秉持更加科学的理念,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平,追求更多选择的开放,作出更具智慧的贡献,形成更富效率的治理”的实践要求,聚精会神抓推进、抓落实、抓突破,确保大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在徐汇区教育大会上的工作部署发言

(2019年4月22日)

晏波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经前期研究制定,今天大会下发了《徐汇区面向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徐汇区关于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和《徐汇区教育系统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明确了徐汇面向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我们要按照“九个坚持”和“五个根本”的要求,持续保持徐汇教育在上海的示范领先优势,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线,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争创一流,优化适合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之路,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办出与一流中心城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到2020年率先高标准总体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为2035年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等一会儿,鲍炳章书记和虞丽娟书记还要提指示要求,下面我先结合三个文件,对下阶段全区教育工作做四方面的具体部署:

一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把深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评价和研修的“四位一体”改革,作为我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和顺应中高考改革的关键举措,创造性推动区域育人模式的变革,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基础。重点要落实好四项任务:一是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程规划与管理,研制深化中小学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学校课程整体规划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细则,督促指导各学校编制好学校课程规划,完善国家课程区校两级的系统转化。二是优化教学体系。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修订推广《学科教学指南》和《学科教学手册》。面向全学段、全学科,推广应用已有的课堂教学范式,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探索大主题、大观念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三是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区域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修订学校综合督导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绩效考核标准,引导学校建立绿色指标导向的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包括课堂教学、作业、命题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微观评价。四是优化研修体系。研制学科教师能力基本要求,开展教师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评估,丰富分层分类的教师研修课程资源,建立基于教师自主发展规划的培训管理制度与激励保障机制。

二是要激发资源要素活力,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以努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根本依靠,同时进一步整合好、发挥好区域内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资源集聚优势和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产业技术领先优势,激发更多社会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的动力和活力。重点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教师队伍高水平专业化。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强化“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打造新时代徐汇教育人才高地。成立区“双名办”即“名师名校长办公室”,出台《光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后备梯队及全员培训四大培养工程,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扩大区域骨干教师总量。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用好区域人才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徐汇教育。深化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激励引导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终生任教。二是推动教育资源学区化集团化。按照规模适度、资源均衡原则,优化7个学区内部结构。深化初高中一体化试点, 推进点对点的委托管理,完善学区化集团化管理运行机制,一方面强化“互联”,充分发挥徐汇大院大所大企大校的优势,推进科教、文教、医教、体教等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强化“流动”,通过完善“蓄水池”政策、建立教师职称晋升前到薄弱校定期工作制度、设立流动教师绩效工资倾斜政策等方式,完善教师柔性流动机制,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三是推动教育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实施徐汇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徐汇教育大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标杆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合作,加快“AI+教育”创新实验室和应用转化平台建设。以“增效”和“减负”为目标,以市、区两级信息化标杆校创建为载体,合作编写人工智能教材,建立课程资源库,在全市率先推进“AI+教育”典型项目示范应用和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化工程,使智慧教育成为徐汇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三是要聚焦公平质量主题,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水平发展。紧盯教育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纵向上注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各层次相互衔接,横向上做到普教与职教、公办与民办、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朝着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方向迈进。学前教育,要在满足3-6岁幼儿入园需求的基础上,在所有新建园所开展托幼一体化托育服务试点,尽早实现普惠性托育点所有街镇全覆盖。加大公益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力度,确保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全区一级幼儿园的比例。义务教育要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公办小学下午3:30课后延时服务政策,推进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加快推进学校体育馆、图书馆智能化改造、学校安全体验教室等项目,争取按时达到公办学校建设、设备设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与收入、生均经费等城乡一体化五项标准。高中教育制定实施新一轮推进特色高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更多学校早日创成市级特色普通高中。进一步发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引领作用,建立以初高中一体化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机制,深化高中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职业教育要完善职教集团的平台和载体功能,聚焦品牌专业,优化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扩大“中高贯通”“中本贯通”办学规模,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坚持“校舍设计规划”和“专业发展规划”同步,聚焦“信息技术、旅游航空、文化教育”三大专业群,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徐汇南部职校。终身教育要创新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加强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建设,拓展市民学习途径,扩大老年教育的参与率。依托徐家汇源、衡复风貌保护区、徐汇滨江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徐汇区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活动,培育和打造一批终身学习的活动品牌。特殊教育要优化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设点布局,鼓励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支持办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推进特殊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持续提高基础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入学比例,为每位特殊学生提供适合而有质量的教育。民办教育要保持徐汇领先优势,建立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机制,稳步实施公共资源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规范工作,形成全区公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生态。巩固教育培训机构治理成果,培育支持具有品牌效应和引领作用的优质培训机构。

四是要优化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治理格局,提升教育资源的配置能力和保障水平。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教育优先发展。规划上要优先考虑,发挥区规划委员会指导作用,尽早启动编制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十三五”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资金上要优先保障,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经费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建立与规模增长和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经费增长机制。项目上要优先安排,合理优化学校空间结构,努力改善生均教学和运动场地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二是突出各方协同联动。各部门、各街镇、各单位要围绕一流教育的目标追求,加强条块联动和部门协同,教育行业主管部门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管办评”分离,优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让学校精心办学、让教师潜心育人。各级各类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法依规自主办学,发挥办学章程在学校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不断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优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保障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稳慎有效实施。及时回应社会诉求,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提供更加适合、多元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三是突出全面依法治教。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教育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对各类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提升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隐患能力。聚焦重点人群,完善学生意外伤害法律援助制度,健全校园内部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快依法治校达标校和示范校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达标校的全覆盖,培育一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 THE END-